找到相关内容193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形式”无疑包含着实质之意,以“非形式”质疑形式主义,相应地以理论张力的形式,突出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关系在伦理学中的重要性。如何扬弃形式与实质之间的紧张?这是对道德哲学作进一步沉思时无法回避的问题。 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仁寿舍利的“感应”分析

      在仁寿舍利的感应故事里,参与的人物主要有三类:策划分送舍利的隋文帝与昙迁、负责到各地分送舍利的高僧、当地的僧人与信众。昙迁在事件的策划中起了关键的作用,而最核心的人物隋文帝起初对这些灵异颇为质疑。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292052.html
  •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

    随宜应权小根,说染妄之过患,则一向断。顺圆顿根,示染妄之功德,亦通不断。   在圆教中,法界清净,能现秽影,能起染用,但并不熏染法界,所以不可认为“不断性恶”就质疑法界清净。对圆顿根基的人来说,本无...

    李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5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补证——汉藏文献记载比较研究

    按照藏文史料记载,鸠摩罗什生年应在建元元年,即365年。当然,单凭这一条史料就做结论不免有些武断。关于鸠摩罗什生年质疑,笔者现援引另外一条记载,以备参考。史传记载,鸠摩罗什初学小乘,九岁随母往罽宾学佛,...

    陈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893374.html
  •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

    、乃至祸多福少”,宗密为此而质疑道:“苟多少之分在天,天何不平乎?”宗密又进一步指出,既然“祸乱反逆皆由天命”,那么圣人设教“责人不责天,罪物不罪命”,那是“不当”之教,由此可知,“天命”说也未穷尽人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293386.html
  •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

    后秦太子姚泓组织长安的群僧在东宫论辩佛经义理,就将鸠摩罗什与佛陀跋陀罗作为对立的两方,互相质疑。   在这次鸠摩罗什同佛陀跋陀罗的辩论中,佛陀跋陀罗所讲的义理,很多长安学僧都不是十分明白,不得不多次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9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保存下来而聂道真翻译的却全部遗失呢?毋庸质疑,竺法护是鸠摩罗什之前,在中国北方影响最大的译家,他使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长安僧团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佛教中心,也为以后道安、鸠摩罗什及其学派弘法奠定了基础。竺法护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
  • 无畏布施:“人间佛教”的虚云模式

    声音问道:“你们来做什么?”   日寇军官小声回答说:“拜佛。”   “拜佛?”虚云老和尚提高了声调历声问道,不容质疑的声调直刺日寇军官心底。   “是——是来拜佛。”诡计被老和尚看穿,日寇军官吓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994120.html
  • “四分五周因果”与“三圣圆融

    与“而合后二名依人证入”的意思更连贯、自然。有一点不容质疑,“而合后二名依人证入”中的“后二”指的是“顿证法界分”与“历位渐证分”,“依人证入”指的是“依人证入成德分”,“而合后二名依人证入”的意思...

    弘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094127.html
  • 问: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

    误解。 譬如:弥兰陀王就曾经以此质疑那先比丘: “求道者为求涅槃之乐而抑制六根的享乐,使身心受到苦受,那么证得的这个涅槃之乐,不是交织着痛苦的快乐吗?” 那先比丘就开示他: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35395021.html